Workflow
长三角地区厚植产业发展沃土—— 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经济日报·2025-09-27 21:54

AI在长三角民营企业的应用 - 万事利集团基于AI花型大模型核心技术首创活性免水洗印染一体机 实现最快2小时成品且零污水排放 将AI布局到全产业链[1] - 科沃斯机器人AI技术融入运营体系 智能体可结合市场反馈、历史数据和产品功能制定完整市场策略方案[1] - 云深处科技机器狗应用于电力巡检、应急救援、安防巡逻等场景 计划迭代技术开辟配送、陪护新增长点[1] 场景驱动AI发展 - 长三角产业优势提供落地土壤 思必驰智能语音系统搭载全球60多家车企超1500万台新能源汽车[2] - 区位优势造就特色场景 西井科技无人驾驶重卡融合AI与自动驾驶技术 利用港口资源和货物吞吐量优势 中标上海机场智慧项目构建智慧物流生态[2] - 企业数量优势催生场景爆发式增长 黑湖科技"黑湖智造"提升4000多家大型工厂协作效率 "黑湖小工单"解决28000家中小微工厂生产协作和数据统计难题[3] 产业生态协同 - 绿的谐波作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受益于下游机器人产业需求拉动与上游企业协同创新[4] - 长三角形成从芯片设计到算法开发、精密制造、硬件生产的紧密联动产业网络[4] - 智元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主要集中在长三角 利用成熟制造业企业、高技术产业工人和强大供应链迅速提升产品质量[5] 集群效应与产学研协同 - 智元机器人量产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下线 带动下游企业订单增长并优化生产工艺[5] - 思必驰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科沃斯机器人、吉利汽车研究院等组建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 推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落地[5] - 产学研合作形成良性循环:企业将高校实验室成果推向产业端 高校针对产业瓶颈进行重点攻关[6] 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 新华三集团长期保持高研发投入打造技术"护城河" 通过技术领先保持产品市场竞争力[7]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 苏州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上市企业32家、全球独角兽企业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1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超2100家[8] - 浙江营商环境保障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8] - 西井科技位于上海硅巷产业载体 形成开放创新生态利于招引高技术人才[8] - 政府采用"有事必应 无事不扰"服务理念 企业认为不能过度依赖政策而需自主发展[8] 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发展 - 云深处科技实现人形机器人全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 国产替代降低生产成本并保障长期发展安全[9] - 长三角AI企业凭借国内场景积累经验开拓全球市场 外国客户主动联系认可中国个性化、柔性化生产能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