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产交易上链也能电商化,从钢筋水泥到数字资产,房企涌入RWA背后的挑战与迷雾

郑志刚与ALMAD Group业务动向 - 郑志刚创办香港上合发展控股(ALMAD Group) 目标涵盖文化、娱乐、体育及数字资产、RWA代币化等前沿领域 [2] - 业务转型反映豪门新生代突破传统框架的探索 与家族企业债务危机化解相关 [2] RWA代币化概念与市场发展 - RWA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实体资产转化为可分割、可流通数字通证 提升透明度和信任度 [2][3] - 全球RWA市场规模达267亿美元 资产持有者超30万人 发行者超250家 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50% [4] - 主要底层资产类型包括私募信贷、美国国债和大宗商品 [4] 房地产行业RWA应用案例 - 绿地集团完成香港铜锣湾高端写字楼RWA项目 将29亿港元资产拆分为100万份数字权益 每份对应0.0001%所有权与收益权 [3][5] - 投资门槛降至2100港元 项目72小时内完成100万份NFT认购 [5] - 新城发展在香港成立数字资产研究院 推动吾悦广场等资产的收益代币化 [3] 香港RWA监管与平台建设 - 香港上线全球首个RWA注册登记平台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合规登记、信息披露和流通支持 [5] - 绿地金创获香港证监会VA4、VA9牌照升级 成为国内首家以房地产背景布局RWA的国资企业 [5] - 佳兆业资本与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合作推进RWA 股价单日涨幅达174.19% [8][9] RWA对房地产行业的价值 - 解决大宗经营性房地产流动性不足痛点 降低交易成本与投资门槛 [3][4] - 使"亿元级"投资门槛降至"千元级" 拓宽投资群体至散户投资者 [4] - 促进存量商业地产二次流动 利好商业办公、产业物流、数据中心等收益稳定板块 [8] 行业参与主体分类 - 科技公司(如蚂蚁、京东、朗新科技)依托区块链技术优势切入领域 [10] - 金融机构(如中银香港、汇丰银行)凭借发钞行地位申请牌照具备先天优势 [10] - 房地产企业因实体资产储备及金控平台经验积累具备显著优势 [10] RWA发展挑战与风险 - 监管体系完善性、信用机制可靠性及资产运营可持续性为核心挑战 [11][13] - 资产所有者兼销售方可能导致定价公允性风险 需建立科学规范体系 [11] - 链上与链下关联机制不清晰 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仍是行业痛点 [13] 市场认知与未来展望 - 需建立严格资产筛选机制与透明信息披露制度以提升市场信任度 [12] - 当前产品体系尚不成熟 整体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13] - 监管机构建议暂停本地券商RWA业务以防范跨境金融风险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