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该给车企订单泡沫挤水分
经济日报·2025-09-27 00:26
行业现象概述 - 汽车行业在"金九银十"期间出现新车密集发布和预售订单激增现象 但存在订单数据注水问题 蔚来汽车创始人指出行业订单总数夸大程度可达1亿辆级别[1] - 车企通过公布订单数据制造市场热度 但缺乏第三方监管机制 数据真实性完全由车企自主控制[2] - 订单注水营销手法源自手机行业 但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决策链条更长 不适合简单照搬快消品营销模式[2] 订单类型分析 - 小订指消费者支付2000-5000元小额预付款 部分低于1000元 具有高度灵活性可随时退款 几乎无约束力[1] - 大定意味着进入实质购车阶段 消费者确定车型配置并签署正式合同 支付1万-2万元通常不可退定金 但可能保留1-3天犹豫期[1] 营销动机与影响 - 车企通过夸大订单制造"爆款"假象 营造紧张购车氛围 刺激消费者从众心理和焦虑情绪以实现促单目的[2] - 短期虽能提升声量和流量 但长期会污染行业数据 扭曲真实供需关系导致资源配置低效[2] - 交付量与订单数巨大落差将透支品牌信誉 损害消费者信任 恶化企业竞争逻辑和产业生态[2] 行业竞争背景 - 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白热化导致"内卷式"竞争 部分企业为短期抢占市场地位不惜进行订单数据注水[3] - 行业需要构建透明监督机制 包括第三方机构介入 交付数据实时公示和用户真实评价体系建立[3] - 监管部门需加强预售数据核查 对订单与交付量差异过大的恶意造假行为实施从重处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