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第三周至第四周 A股绿色周报第215期显示12家上市公司暴露环境风险 其中9家为国资控制企业 涉及股东143.89万户[7][11][12] - 环境风险事件主要涉及固体废物违规处置 包括未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未核实受托方技术能力等 处罚金额从12.7万元至100万元不等[7][12][14] - 涉及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广泛 包括煤炭、汽车、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 区域覆盖安徽、四川、浙江、福建等省份[6][9] 环境处罚事件 - 中国中铁控股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因未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被罚100万元 处罚文号2509180239 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一条[2][7][12] - 鲁银投资控股公司山东岱岳制盐有限公司因未核实受托方技术能力被罚37万元 处罚文号泰环罚〔2025〕DY-04号 涉及2020-2023年炉渣违规处置[3][5][14] - 中国长城控股公司武汉长光电源有限公司因危废库防护措施不达标被罚12.7万元 处罚文号武经开(汉南)环罚〔2025〕11号 存在渗滤液收集缺陷及防渗层破损等问题[13] - 皖能电力控股公司安徽钱营孜发电有限公司因未核实受托方技术能力被罚26.2万元 处罚文号皖宿环(埇)罚〔2025〕33号 涉及粉煤灰处置违规[15] 涉及企业概况 - 中国中铁市值1361亿元 2025年度已受罚次数超过1次[2] - 鲁银投资市值42亿元[4] - 本期共涉及19个区域、9个行业 处罚总额未明确披露[5] 数据来源与方法 - 数据基于31省份337地级市政府环境监管记录 覆盖数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数万家关联公司[7] - 环境信息采集依据《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及《环境保护法》第五章信息公开条款[16] -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每日经济新闻联合发布 自2020年9月起持续更新[1][7]
12家上市公司暴露环境风险,中国中铁控股公司被罚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