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规模与增长驱动 - 2023年现制茶饮市场规模达2585亿元 2018至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19.0% 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732亿元[1][10] - 四大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气温升高刺激消费、对软饮料的上位替代、下沉市场需求释放及产品成瘾性[1][10][12][16][17][21] - 现制茶饮对软饮料形成替代 2023-2028年现制饮品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17.6% 显著高于预包装饮料的5.8%[16] - 下沉市场增长潜力显著 三线及以下城市2018-2023年增速30.7% 2023-2028年预计增速22.8%[17] - 行业中期天花板预计达7130亿元 测算依据包括人均消费杯量提升至80杯/年及现制茶饮占比提升至49.2%[22][26] 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2024年CR5达49% 头部品牌包括蜜雪冰城(20.9%)、霸王茶姬(10.6%)、古茗(8.4%)、茶百道(5.2%)及沪上阿姨(3.8%)[27][31] - 茶饮行业连锁化率52% 远高于餐饮行业平均23% 单体品牌出清进度快[27] - 平价赛道格局清晰 蜜雪冰城以3.7万家门店断层领先 甜啦啦与益禾堂门店规模仅5000-6000家[37][45] - 中价赛道竞争激烈 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形成"三剑客"格局 门店数处于8000-10000家体量[55] - 高价品牌主动降价求生 喜茶2022年将产品价格全面下调至30元以下 并开放加盟进军下沉市场[55][58] 需求端特征 - 平价茶饮精准覆盖价格敏感群体 低价优势形成稳定需求 部分产品性价比超越传统软饮料[1][24] - 现制茶饮具备成瘾性特征 咖啡因含量较高 推动高频次、高复购消费行为[21][23] - 人均消费量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2023年我国现制饮品人均年消费量22杯 显著低于美国(323杯)、欧盟及英国(306杯)和日本(172杯)[21][25] 供给端模式 - 工业品模式成为主流 平价品牌通过规模优势和供应链能力形成成本优势 实现赢者通吃格局[1][33] - 加盟模式成为行业首选 除茶颜悦色坚持直营外 多数品牌采用加盟实现快速扩张[32] - 外卖补贴战推动行业发展 中高价格带品牌受益明显 2025年外卖大战促成一波开店及同店增长高峰[1][8] 代表性企业分析 - 蜜雪冰城凭借7元价格带极致性价比 建立规模与供应链护城河 门店下沉至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56%[37][43] - 霸王茶姬通过轻乳茶品类创新脱颖而出 产品健康化与高效门店模型支撑快速增长[55][60][61] - 甜啦啦与益禾堂定位下沉市场消费升级 主攻10元价格带 但近年门店增长疲软[37][41][45] - 台式品牌(COCO、一点点)与过气品类品牌(书亦烧仙草)因供应链及产品迭代能力落后逐步掉队[46][49][51][54]
2025茶饮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供需现状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