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览“十四五”时期考古工作成就 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利用、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央视网·2025-09-26 08:44
"十四五"时期,我国21个"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系统推进,1284项主动性考古项目扎实开展。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统一多民 族国家形成发展等关键领域均取得新进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和古国时代阶段性划分方案。 央视网消息:国家文物局25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考古工作会上,发布全国文物系统"十四五"期间考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就。 四川省目前建成三星堆、金沙、邛窑、宝墩4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等场馆开放运营,江口沉银、 蜀道等博物馆加速建设。"东坡行旅""蜀道金牛""古蜀文明"串联起文物主题游径,将"保护单个遗产"升级为"活化文化线路"。目前以三星堆国 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引领,四川省推动文化遗产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成都市全国首创"先考古、后出让"的考古前置模式,有效保护地下文物。出台国内首个文化遗产保护"容积率"奖励政策,规定"在满足安 全、城市设计容量、风貌管控要求下,规划确定保留的文保单位、文物建筑、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建筑不计入容积率、 不计入建设密度",规避城市建设项目范围内因发现历史文化遗存而影响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