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岗位、护权益、拓新职,人社部回应热点话题
中国新闻网·2025-09-26 08:05
就业促进举措 - 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 形成财政激励 税费减免 金融支持等系统性框架 构建社保费阶段性减免 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就业创业补贴等全链条支持体系[3] - 截至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5921万人 超额完成5500万人目标任务 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四年均值为5.3% 低于5.5%预期控制目标[3] - "十四五"时期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000亿元 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000亿元[3] 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 - 印发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三个指引"和"一个指南" 明确企业劳动保护责任 健全劳动报酬 休息 劳动安全等基本权益保障制度[4] - 2022年起在7个省份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涵盖出行 外卖 即时配送 同城货运4个行业 试点地区累计超2000万新就业形态人员缴费参保[4] 新职业发展 - "十四五"期间累计发布72个新职业 覆盖数字经济 现代服务 智能制造等行业[5] - 新职业包括三类:人工智能数字人训练师等技术进步类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等绿色转型岗位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新业态岗位[5] - 开发新职业国家标准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开发 持续加大新职业培训力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