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已成功引育31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
核心观点 - 商务部副部长调研杭州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肯定其以产品为导向的技术研发模式及产业生态构建成果 [1] - 创新中心通过"最强大脑"和"最强本体"两大科研方向 突破机器人智能化与本体能力瓶颈 一年内引育孵化31家产业链企业 [1] - 机器人乐队等创新产品实现技术突破并应用于重大活动 展现多机协同与高频运动控制能力 [2] 科研方向与成果 - 最强大脑团队聚焦非结构化环境认知与自主作业 已构建机器人大脑系统框架 实现语音交互 定位导航和抓取操作功能 场景感知能力大幅提升 [1] - 最强本体团队研制灵巧手 仿人臂和通用平台 强调经济性与实用性 [1] - 机器人乐队产品攻克双臂协同轨迹规划 多机同步控制及机械臂高频运动控制技术 相关成果应用于钢琴 架子鼓和扬琴机器人 [2] 技术应用与展示 - 创新成果包括灵巧手精准操作 智能移动平台自主导航 机器人乐队协同演奏及陪伴机器人人机交互 获得调研团队现场观摩 [2] - 技术成果已支持良渚论坛 浙商大会 西湖论坛及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等重大活动 [2] 组织模式与发展规划 - 创新中心由浙江大学与余杭区共建 与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采用一体化运行模式 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2] - 未来将聚焦机器人前沿技术攻关与全链生态构建 打造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与产业集群高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