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偏科”巨人港股涅槃:奇瑞21年的上市突围战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5 10:38

IPO概况与市场表现 - 奇瑞汽车于2025年9月25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9973 HK,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是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最大规模的车企IPO [1] - 公司股票以34.2港元开盘,较30.75港元的发行价上涨11.22%,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收盘报31.92港元,市值为1840.90亿港元 [1] - 2024年,公司成为中国前十大乘用车企中增速最快的品牌,也是全球前二十乘用车企中唯一在新能源、燃油车、国内外市场均实现同比超25%增长的企业 [1] 海外市场竞争力 - 海外市场是公司的核心优势,2024年中国汽车总出口586万辆,公司海外销量达114.5万辆,相当于全球每卖出5辆中国车就有1辆来自奇瑞 [2] - 公司自2003年起已连续22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2] - 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分别为291.5亿、745.3亿、978.7亿、196.4亿元人民币,占乘用车收入比例稳定在近40%,2023年占比达49.3% [4] - 俄罗斯是公司重要的海外市场,2023年来自俄罗斯市场的收入达405亿元,2024年增至459亿元 [4] - 2024年,公司在欧洲、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的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第一,在北美及亚洲(中国除外)销量位列第二,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29.5万辆,同比增长49.4%,增速位居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之首 [4] 财务状况与成本控制 - 公司费用控制严格,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行政、研发、财务四大费用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3.2%、1.7%、3.3%、1.3%,合计仅9.5%,低于比亚迪的13.7%和吉利的11.44% [6] - 公司整体毛利率长期低于行业主流水平(15%-25%),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3.8%、16%、13.5%、12.4% [7]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2.4%,显著低于比亚迪的20.1%、吉利的15.9%和长城的17.84% [7] 销售模式与渠道策略 - 公司采用“薄利多销”和渠道为王的策略,经销商网络从2022年的3901个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6621个 [8]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经销商渠道,2025年第一季度通过经销商实现的收入占比超90%,2022年至2024年占比均在84.5%以上 [8] - 为激励经销商,公司客户销售返利长期维持高位,2023年达56.6亿元 [9] 业务结构与转型挑战 - 公司对燃油车依赖度高,2025年第一季度燃油车收入占比仍超六成,达63.0% [10] - 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能源车收入占比分别为13.2%、4.9%、21.9%、27.3%,尚未突破50%,而2025年8月国内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已达55.3% [10] - 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盈利能力弱,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毛利率分别为-2.6%、-5.7%、0.4%、0.1%、5.7%,2025年第一季度虽提升至5.7%,仍远低于同期燃油车14.4%的毛利率 [11][12] - 公司研发投入相对不足,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9%、4.1%、3.4%、3.3%,远低于比亚迪2025年第一季度8.3%的研发费用率 [13] 战略调整与转型举措 - 公司进行品牌整合,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iCAR、智界和捷途保持独立运营,以解决品牌散乱、定位重叠的问题 [17] - 在智能化领域,公司将雄狮科技、大卓智能与研发总院相关业务整合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转向“资源整合优先量产”的策略 [18] - 公司采取“插混与纯电两腿并行”的新能源转型策略,插混汽车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6%提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7.5% [18]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能源车收入达186.7亿元,占比提升至30.3% [19] - 公司将智界品牌作为高端化的战略重点,与华为成立“智界新能源公司”,实现独立运作,智界S7和R7在预售阶段获得5.2万辆小定,正式上市后24小时内大定突破1万辆 [19] 募资用途与未来方向 - 公司IPO募资的91.4亿港元将主要用于:35%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25%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2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10%用于提升芜湖生产设施;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