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尔夫球场谢幕折射城市用地逻辑之变
经济观察网·2025-09-25 08:24
深圳高尔夫球场的诞生与城市发展节奏紧密相连。1985年球场开业时,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急需搭建与外商对接的桥梁。一方面,作为中国首个经济特区,深圳迫切需要向世界展示开放姿态,吸 引外资关注;另一方面,国内尚处于招商引资的初级阶段,缺乏成熟的涉外交流平台。在这样的时代背 景下,高尔夫球场以其特殊的社交属性和高门槛的会员制,精准契合了外资企业的商务需求,成为展示 城市国际化形象的窗口。 当城市发展从规模转向质量,占地巨大的高尔夫球场的退场便成为必然。 随着深圳向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转型,土地的功能定位与城市发展需求逐渐出现错位。这种功能错位,本 质上是土地原始定位与城市迭代后"公共利益优先、资源高效利用"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在深圳福田区黄 金地段,深圳高尔夫俱乐部占地近2000亩,面积约等于186个标准足球场。如今的福田区已是深圳核心 商务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价值密度空前提升。而高尔夫球场作为典型的"低效率用地",土地的公共 价值贡献率远低于公园、学校、公共服务设施。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 2019年,深圳存量的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仅为22.6%。而到2035年,深圳每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