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达仁堂、雷允上等中药老字号“集体承压”!天津中成药降价划 “红黄线”,“优质优价”还能否延续
华夏时报·2025-09-25 07:59

政策动态 - 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发布药品价格风险治理通知 针对104个存在价格风险的中成药实施价格管控 划定"红黄线"管理标准:药价高于同种药品最低价3倍但不足5倍实施黄标管理 5倍至10倍实施红标管理 不降价或降价后仍高于最低价10倍及以上将直接暂停挂网[2] - 全国近20个省份包括广西 辽宁 黑龙江 内蒙古 陕西 宁夏等已加入价格治理行列 与天津新政形成政策协同 标志着中成药行业"以价换量"洗牌全面加速[2] - 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将对清单外品种实施每月监测和每季评估 若未来销量占比上升或价格波动超标将动态纳入治理范围[4] 产品价格分析 - 大活络丸3.5g规格售价差异显著 从每盒40元低价到近200元高价不等 价差高达3-4倍[2][3] - 同仁堂3.6g×10丸/盒价格约199元 达仁堂同规格产品约113元 雷允上3.6g×4丸/盒价格约100元[4] - 价格差异核心在于原料品质:同仁堂选用人工牛黄 部分普通品牌使用体培牛黄 两者在纯度和药效稳定性上存在差异 成本相差悬殊[3] - 老字号药企为维持品牌口碑选择"道地药材" 在药材产地建立专属种植基地 从源头把控品质 这些投入最终反映在终端价格上[3][4] 企业经营影响 - 2025年1-9月全国已有9家中成药企业因无法承受降价压力主动退出大活络丸市场[6] - 2025年上半年中药行业36家企业业绩下滑 华神科技 维康药业 康惠制药净利润同比跌幅分别达702% 552%和362%[7] - 同仁堂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69亿元(同比微增0.06%)但归母净利润9.45亿元同比下降7.39%[7][8] - 达仁堂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94%主要依赖出售天津史克股权的一次性收益 剔除该因素后扣非净利润下滑约6%[7] 行业结构性变化 - 中成药因成分复杂和炮制工艺差异大 无法通过化学药"一致性评价"标准衡量药效 产品定价依赖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信任度[5] - 华润三九 云南白药等龙头企业通过自建药材种植基地将原料成本控制在行业平均水平65%以下 在价格博弈中占据明显优势[6] - 吉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布27个中成药平均价格降幅达40.2% 其中两个药品降幅超90%[8] - 品牌中成药面临退出医保挑战:2023年1月同仁牛黄清心丸 同仁大活络丸等核心产品被调出北京市医保报销范围[9] 政策发展趋势 -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核查线索通报》明确提出将原料成本 工艺复杂度和临床价值作为价格评估核心维度[10] - 行业呼吁出台针对中成药的价格评价体系 需充分考量原料成本 工艺复杂度等客观因素 兼顾临床价值和品质差异等核心维度[9][10] - 价格治理核心逻辑是推动"价值定价"体系建立 而非简单"砍价" 最终目标应落脚于"让患者受益"[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