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博士后制度上海实践 九层之台赋能“无限可能” 集结科研生力军 成为创新强引擎
解放日报·2025-09-24 02:04
记者与老中青三代博士后聊了聊。透过他们的个体记忆,回望这些年上海博士后工作走过的发展历 程。 一马当先开新路 1983年,身在上海的李政道先生用静安宾馆的便笺纸,给邓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详细提出在中国 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议。1985年,中国博士后制度正式确立。同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 对于复旦大学集成电路和微纳电子创新学院老教授洪志良来说,40年前的那段往事还历历在目。 记者 周程祎 对话是在乐队富有节奏感的鼓点声中开始的。"您是哪个方向的?""巧了,我也是搞交叉的……"没 过多久,两个人已经转移到场外热聊。在他们周围,还有三三两两的身影,以及流动着的一串串专业术 语。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社交场合,而是上海市人才工作局举办的"博士后创客养成计划——创新之夜"活 动。在灯光和音乐环绕中,来自上海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后们济济一堂,创新思维自由碰撞,跨 界合作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今年是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40周年。上海是中国博士后制度的首批实践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40年来,全市累计培养博士后3万余人,涌现出院士、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近2000人, 获国家科技奖近百项、省部级科技奖近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