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无人车商业化提速 多方合力破解运输降本“最后一公里”
证券时报·2025-09-23 18:13
行业驱动力 - 末端配送成本占物流总成本比例超过30%且人力成本持续上升推动无人配送需求[1][2] - 政策支持范围持续扩大 全国3600个区县中超1900个已支持无人车上路 占比过半[2]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扩大加剧运力缺口 医药和重物配送存在特定痛点[2] 成本与技术发展 - 无人车售价从2018年上百万降至目前最低2万元以下[3] - 激光雷达单价从2021年10万元下降至2024年4000元 未来有望降至千元级别[3] - 车规摄像头价格从上千美元降至120美元 供应链成本下降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3] 上市公司战略布局 - 德赛西威推出"川行致远"品牌 实现六项行业首发技术包括全车规级开发和6年30万公里电池标准[4] - 佑驾创新发布"小竹无人车"品牌 依托前装生态数据复用实现公开道路复杂路况应对能力[5][6] - 合作模式包括车辆买断+订阅FSD服务及运力租赁 目标客户为大型物流企业/商超/园区管理方[4] 商业化落地成效 - 医药配送领域实现当日达 成本降低50%效率提升70% 并开通一小时紧急配送服务[7] - 快递网点采用30台无人车车队 单日运载1500票货物 较传统运输方式降本70%[7] - 单包裹成本降至0.1元 菜鸟无人车已覆盖全国25省1900多个可上路区县[7] 市场前景与挑战 - 理论最大年替代空间达444万辆商用车 对应市场规模2071亿元[8] - 面临系统集成中成本/性能/周期平衡挑战 需通过标准化流程和生态协作解决[8] - 无人车通过场景数据反哺自动驾驶算法 未来3-5年将成为物流行业常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