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核心观点 - 2025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聚焦文明交流互鉴与多样性尊重 全球百余位文化领域嘉宾探讨文明发展路径与实践价值 [1][3] - 论坛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核心 提出"以文塑魂""数字赋能""人文共生"三大关键主张 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共识 [3] 文明多样性价值与特征 - 文明多样性被定义为人类社会基本格局与进步源泉 差异驱动交流 历史案例包括丝绸之路推动中国四大发明与阿拉伯医学互鉴 [7][8] - 文明五大共同特征包括:多元共生是固有特征 平等尊重是相处之道 交流互鉴是发展动力 民心相通是重要渠道 天下大同是终极追求 [3] - 文明多样性被视为财富而非负担 承认差异与平等尊重是实现共赢的基础 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支撑作用 [8] 文化交流实践与案例 - 中华文明历来坚持开放交流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下西洋 现代案例包括中国影视剧及《大中华文库》等文化成果出海 [11] - 东西方文明双向交流案例:17世纪利玛窦将中国文化引入欧洲并传播西方科学知识 现代媒介(手机/电视)进一步便捷化文化交流 [14][16] - 数字技术推动文化传播突破时空限制 故宫2024年线上展览全球访问量达10亿人次 AI修复与多语言翻译(24小时译制30种语言)提升文化可及性 [16][18] 数字技术对文明交流的影响 - 数字技术兼具"破壁者"与"赋能者"双重角色 虚拟现实实现敦煌莫高窟与卢浮宫"云游" AI还原《最后的晚餐》原始笔触 [16] - 需警惕算法茧房加剧文化隔阂及数字鸿沟导致参与不平等 对策包括加大文化资源数字化投入 推动国际数字文化共享 [18][19] - 建议通过数智化赋能文明建设 开发沉浸式/交互式文化产品 筑牢数字文明价值根基 使技术成为文明对话桥梁而非壁垒 [19] 全球文明倡议与治理启示 - 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对传统的尊重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与之理念相通 "和而不同"被视为未来世界文明方向 [8] - 东方智慧(如"人民至上""和合共生")为全球治理提供启示 需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挑战中转化为务实行动 [13][14] - 呼吁各国摒弃文明优越论 打破文化交流壁垒 坚持平等互鉴 以文明多样性驱动人类进步 [13]
全球百余位嘉宾交流互鉴,2025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聚焦“尊重文明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