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运河酒脉:从贝州官曲到御河远帆的千年传承
齐鲁晚报·2025-09-23 08:04

文|李国锋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冬日清晨,京杭大运河的晨雾中,恩州(原贝州)漕运码头人头攒动。税吏的算盘珠在晨光中噼啪作响,当全年酒税统计定格 在"二十万贯"时,码头顿时爆发出震天欢呼——这个数字相当于东京曲院收入的六成,创下历史记录,见证了当时酿酒业的极盛。虽然史书未能留下这位 时任知州的姓名,但其治下官民共同造就的酿酒繁荣,已深深烙入运河酒脉的历史记忆之中。 旱年奇谋:李绎的酒坊赈灾策略 程昉率领数万民夫,疏导黄河、漳河之水,灌溉万顷良田,将曾经的贫瘠之地变成了"畦垄如绣,禾穗垂金"的膏腴沃野。丞相王安石对此给予了极高评 价,称其功绩"自秦以来,未有及此者"。水利兴而五谷丰,五谷丰则酒业兴。运河上南来北往的漕船,不仅输送着粮食,更成为了酒品与物资交换的流动 市场,奠定了贝州作为北方酒业中心的坚实根基。 诗酒风流:李白与贝州佳酿 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途经沙丘城(今武城),饮罢当地烈酒挥毫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 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看似讥讽"鲁酒不可醉",实则以反语赞叹贝州酒的浓烈。 唐代还有《葛巾歌》咏叹:"一片白葛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