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国首例!法院联手京东平台,不上架拍品却上架了一份“和解协议”
扬子晚报网·2025-09-23 07:04

案件背景与执行困境 - 2015年2月法院判决新材料公司需向银行归还欠款本金17000万元及利息7893245.09元,并以葛某某抵押物优先受偿[2] - 抵押物经一拍、二拍及变卖均流拍,导致执行程序终结[3] - 银行将债权作为不良资产转让给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后者要求重启评估拍卖程序[3] 资产价值与处置挑战 - 抵押物为五层大楼的一半空间,另一半已抵押给其他债权人,处置难度较大[3] - 因市场形势变化及资产折旧,抵押物市场价值显著低于抵押登记金额及前次评估价值[3] - 若重启司法拍卖,将增加处置成本费用并耗费大量时间,且存在再度流拍风险[3] 创新执行解决方案 - 法院通过函询评估机构及多轮磋商,促成双方对抵押物价格预期达成共识[4] - 2025年4月达成执行和解方案,葛某某一次性支付履行款,资产公司免除其抵押责任[4] - 和解协议增设"公示"条款,主要内容通过京东资产交易平台公示以接受市场监督[5] 执行结果与各方反馈 - 公示期满无异议后,2025年5月双方正式履行和解协议,资产解封并投入经营[5] - 资产公司实现胜诉权益,避免司法拍卖不确定性及国有资产流失风险[5] - 葛某某节省评估、辅拍、税费等支出,避免拍卖对租户经营的影响[5] 行业意义与平台作用 - 本案为全国首例通过京东资产交易平台公示执行和解协议并完成执行的案例[6] - 在法拍市场成交率下降背景下,为特殊资产处置提供透明且高效的参考路径[6][7] - 京东平台通过技术及资源整合提升法院资产处置效能,促进权利实质化转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