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争议背后,什么才是食品的“真安全”
消费日报网·2025-09-22 02:43
在这场预制菜争议中,我们看到了这种共治格局的雏形——媒体曝光引发公众关注,消费者"用脚投 票"形成市场压力,企业之间通过争论明确行业标准,监管部门随后跟进制定规范。这种多元互动正是 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的体现,也是在"共享食安"前落实"食安共治"的具体体现。 我们期待所有食品企业能够真正领会"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的深意——以道德之心做食品,以敬畏之心 守法律,以开放之心共建安全环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享受现代食品工业便利的同时,获得真正意 义上的食品安全。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需要转变角色,从被动的安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安全参与者。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理性看待食品技术发展、用科学态度而非单纯情绪判断争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也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今年宣传周主题将"尚德"置于"守法"之前,可谓深意存焉。法律是安全的底线,而道德则是更高的追 求。在食品领域,法律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和规范,但再完善的法律也存在滞后性和覆盖盲区。这时候就 需要企业的道德自律作为补充。 预制菜行业正是典型代表。目前相关标准尚不完善,给了企业巨大的自主操作空间。如何使用添加剂、 如何标注保质期、如何描述营养成分,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