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奖项目概况 - 第七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 共有50位获奖者 包括6位90后科学家 [1] - 科学探索奖设立于2018年 由腾讯出资 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 每位获奖人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4] - 过去7年累计资助347位科学家 获奖后11人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在顶刊发表论文超40篇 [7] 获奖者特征与研究领域 - 2025年设置"新星名额"专门奖励年轻科学家 今年13位为年轻科学家(男性35周岁及以下 女性38周岁及以下) [5] - 研究领域涵盖人工视网膜光感修复 非阿贝尔任意子的产生和操控 光电赋能人工酶 火星岩石漆中寻找生命标识等前沿领域 [1][6] -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毛亚飞从事灵长类演化医学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徐通达发现植物生长素细胞外"对讲机系统" [6] 基础研究投入现状 - 2024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 较2020年增长超70% [1][9] - 基础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 社会资金占比较低 竞争性项目资助是主流方式 [9] - 基础研究具有不确定性大 失败风险高 回报周期长等特点 [2] 企业参与科研资助模式 - 腾讯科学探索奖 未来科学大奖(单项奖金约720万元人民币) 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每人100万元奖金)形成多元资助体系 [1][10] - 小米公益基金会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捐赠1亿元 系该委员会史上首次接受社会捐赠 [1][10] - 小米设立"小米奖助学金"(规划捐赠5亿元 覆盖100所高校 预计资助学生70200人)和"小米青年学者"项目(规划捐赠5亿元) [11] 政策支持环境 - 2022年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企业基础研究支出按实际发生额税前扣除并按100%加计扣除 [12] - 新修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鼓励地方政府 企业以联合资助模式投入资金 [12] - 民间资金具有宽容度 灵活性特点 成为国家科技投入的有益补充 [7]
腾讯、阿里、小米入局,民间资金如何激活科研“从0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