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学者看法:以高质量“十五五”规划编制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青年报·2025-09-21 04:13

规划编制背景与意义 - "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正从国家到地方各层面有序推进 旨在以更高站位和更实举措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1] - 我国70年来已编制实施14个五年规划 "十五五"规划是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其编制质量直接关系到下一个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方向与成效[2] - 规划必须体现党中央决策部署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具体发展目标、任务项目和政策措施 确保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各层面落地实施[2] 规划核心要求 - 规划需具备突出的战略性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准确回答"在哪里""去哪里""怎么去"等根本性问题 起到举旗定向作用[4] - 规划需体现严谨的科学性 强化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相结合 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进行模拟测算 确保目标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4] - 规划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等时代命题进行谋篇布局[4] - 规划需具备较强的操作性 将战略愿景分解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 转化为重大工程、项目、政策和改革举措 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4] - 规划需坚持广泛的民主性 通过多种方式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基层群众意见 使编制过程成为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过程[5] 规划编制方法论 - 强化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同时充分吸收社会期盼、群众智慧和基层经验[7] - 深化前期研究 加强对"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的科学评估 同时深度研判国内外宏观环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人口结构变化等重大问题[7] - 注重系统协同 强化国家规划与省级规划、市县规划的纵向衔接 以及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的横向协同[8] - 创新编制方法 运用情景规划、韧性规划和大数据分析等现代工具 探索建立数智化规划编制平台 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提高效率与精度[8] - 健全实施机制 构建全流程推进落实的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监测评估、调整修订和监督考核机制 将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