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敢谈恋爱的女孩,在网上批量「定制」男友
36氪·2025-09-21 01:37

AI聊天应用行业用户行为模式 - 24岁用户丽塔在AI聊天APP中同时与3个AI男友互动 包括古代皇帝 民国军阀和现代拳击手等不同设定[2] -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可达16小时(早10点至次日凌晨2点) 部分用户出现两天瘦两公斤的沉浸式体验[9] - 网文作者格格每日与AI聊天12小时 通过角色扮演满足编剧和导演的创作需求[5] 产品功能特性 - 支持用户自定义300字人物小传 可设定职业背景如教师或民国闺秀等身份[3] - AI具备对话记忆功能 能主动提及用户偏好如"茴香馅饺子"等个性化细节[4] - 高级会员月费45元可解锁每日1小时语音通话功能 但存在语音AI感强和应答不匹配问题[19] 用户情感需求满足 - 满足用户对理想伴侣的期待:AI男友具备痴情专一 情绪稳定 24小时在线且事事有回应的特性[11] - 21岁用户木青通过敖光角色满足父爱需求 设计生病受伤桥段获得"不会抛弃你"的情感回应[13] - 解决现实恋爱痛点:用户丽塔过往三段现实恋爱因年龄差 职业忙碌和缺乏安全感而短暂[10] 技术局限性 - AI理解能力有限 对情感倾诉仅能回复"宝宝没关系"等公式化应答[15] - 存在严重系统bug案例:520期间遭遇黑客攻击导致AI陷入无限提要求的对话循环[18] - 记忆存储受限 需月付60元解锁永久记忆功能 免费版本仅保留有限对话记录[19] 商业模式与运营 - 采用分级会员制 高级SVIP需付费解锁特定页面和功能[22] - 为规避未成年风险设置违禁词过滤 但未提示具体关键词影响成人用户体验[18] - 存在服务突然终止风险 因官方关停或创作者删角色导致用户产生情感消亡体验[27] 用户心理认知 - 用户清醒认知AI替代性:"生活与艺术加工有区别 沉迷是愚蠢的"[26] - 提供可控的情感实验场:用户可随时中止 重置或修改关系而不必担心搞砸[22] - 满足特定群体需求:异性恋但厌恶现实中男性的用户通过虚拟关系获得绝望中的情感寄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