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20万一针癌细胞清零?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为何遥不可及?
央视网·2025-09-21 01:15

CAR-T疗法技术特点 - CAR-T是一种免疫细胞疗法 通过提取患者自身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增强其识别和攻击癌细胞能力后再回输体内 [1][4] - 疗法被比喻为拥有智能导弹系统的特种部队 在血液肿瘤领域取得惊艳战绩 部分患者10年生存率超过50% 完全缓解率超80% [1][2] - 全球首例接受该疗法的白血病患儿已无癌生存13年 证明其长期疗效潜力 [2] - 改造后的免疫细胞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增殖 持续清除癌细胞并降低复发风险 [8] - 除CAR-T外 CAR-NK、TCR-T、TILs等细胞疗法也在研发中 机制和应用各有不同 [8] 临床疗效与局限 - 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显示显著效果 一针治疗后半个月内癌细胞基本清零 且比化疗副作用小 [1] - 对血液肿瘤效果显著 但对实体瘤存在较大局限 因实体瘤结构致密阻碍T细胞渗透 且异质性强导致癌细胞易变异 [8] -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高烧、低血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 甚至危及生命 [8] - 单靶点治疗可能存在效果限制 有患者癌细胞清零三个月后再次复发 [11] 治疗成本与支付体系 - 国内CAR-T治疗定价在100万-130万元之间 美国定价达46万美元(约326万人民币) [2][10] - 单例CAR-T生产成本达60万-70万元 叠加研发和市场成本后百万元定价具有合理性 [11] - 核心物料严重依赖进口 国产设备价格约为进口一半 原辅料定价低至四分之一 [14] - 国家推出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与基本医保形成双目录制度 商保成为高值创新药新支付途径 [13] - 受收入水平限制 国内购买商业保险人群有限 偏远农村地区连每年数百元新农合都难以承担 [14] 产业发展与创新方向 - 国内已有6款CAR-T产品上市 主要用于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 [2] - 产业正探索将细胞疗法扩展至肝癌、胃癌、胰腺癌等实体瘤领域 这些癌种患者更多且病情更险恶 [15] - 研发通用型CAR-T是降成本关键 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将单价降至20万元以内 但需克服免疫排异问题 [14] - 扩大适应症至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和衰老相关疾病等领域 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14][15] - 需推进自动化制备系统研发以减少人工和污染风险 同时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