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捷安康股价“牛熊转换”背后 ETF被动调仓陷“接盘”争议
经济观察网·2025-09-20 15:41
股价表现 - 药捷安康上市后股价暴涨超50倍 但随后单日闪崩53.73% 上演极致过山车行情[2] - 4个交易日内股价最大回撤幅度达78% 市值从近2700亿港元回落至594亿港元[3] - 9月12日和15日分别录得77.09%和115.58%的涨幅 16日则暴跌53.73%[5] 公司基本面 - 公司为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 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开发[4] - 2022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2.52亿元、3.43亿元和2.75亿元 今年上半年仍录得1.23亿元亏损[6] - 港股IPO公开发行1528.1万股 除去基石投资者认购约979万股 实际流通股仅约549万股[6] 指数纳入影响 - 9月8日被纳入港股通及多只恒生系列指数 包括恒生综合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等[5] - 5只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ETF净值规模合计超350亿元[7] - 最大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9月15日买入300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约2.62%[7] 市场机制问题 - 指数编制规则对新股纳入缺乏足够观察期考量 成份股调整信息未能及时透明披露[8] - 国证指数官网至9月20日仍未更新最新样本名单 成份股信息处于盲盒状态[7] - 选样方法先剔除近一年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万港元股票 再按市值排序选取前50只[8] 流动性风险 - 流通股数量较少导致股价对资金面敏感度较高 资金集中进出形成较大扰动[6] - 港股部分中小市值公司流动性不足 被动资金集中调仓导致供需严重失衡[9] - 市场建议应调整新股初始纳入比例 将流动性因素提升为核心考量指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