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AI云竞赛,阿里靠什么打?

阿里巴巴AI战略定位 - 阿里巴巴成为全球四朵"超级AI云"中唯一的中国公司 采取全栈自研路径 在AI芯片 云计算平台和基础大模型三个核心层面追求顶尖自研能力[4] - 公司股价创2021年8月以来新高 市场对其AI战略价值重新定价 基于云业务超预期财报 通义大模型高频迭代和自研AI芯片进展[3] AI竞赛范式转变 - AI竞赛从"模型竞赛"转向全栈技术体系竞争 模型能力正快速平台化 高质量开源模型使顶尖AI能力成为普惠基础设施[5] - 竞赛胜负取决于迭代速度和成本效率两个核心变量 需要构建垂直整合的AI全栈技术体系[6] 超级AI云四大要素 - 千亿级资本投入: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 超过去十年总和 过去四个季度已投入超1000亿元[6][10] - 百万级集群云计算能力:为大规模并行训练提供计算环境 决定模型迭代速度上限[7] - 世界级基础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衍生模型数量突破17万 成为全球第一AI开源模型[12] - 自主AI芯片布局:实现软硬件协同设计 降低推理成本 构筑长期成本优势[8] 全球竞争格局 - 全球IaaS市场由亚马逊AWS 微软Azure 阿里云和谷歌云主导 合计份额近80% 阿里云是唯一进入第一梯队的中国公司[10] - 美国三大科技巨头(谷歌 微软 亚马逊)和中国阿里巴巴形成全球四大"超级AI云"格局[10] 战略路径分化 - 微软和亚马逊采用"云+生态"模式:通过资本注入与OpenAI/Anthropic形成战略同盟 但存在协同效率和战略稳定性挑战[11] - 谷歌和阿里巴巴选择"全栈自研"模式:通过对AI芯片 云计算平台和基础大模型的端到端自研 实现更快创新迭代和更优成本结构[12] - 全栈自研模式已显现业绩增长:谷歌云收入增速从28%加速至32% 阿里云收入增速从18%大幅攀升至26%[12] 中国AI产业进展 - 中国开源模型技术表现优异 通义千问Qwen和DeepSeek等模型通过庞大开发者生态影响全球AI技术范式[13] - OpenAI2025年8月宣布开源两款核心模型 被认为是对中国开源力量的直接回应[13] - 完整全栈AI能力成为将开源优势转化为系统性产业优势的关键 需要自研芯片 云计算平台和基础大模型的垂直整合能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