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制造”不是简单叠加,能加出什么?
经济日报·2025-09-20 10:05

政策与市场驱动 - 工信部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部署重点行业 重点环节 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 [1] - 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转型路线图 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1] - 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将加出新产业 新业态 新模式 加出更多新质生产力 [1] 融合价值体现 - 在生产环节基于极高感知与分析能力实现精准检测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流程带来降本增效 [1] - 在设计环节依赖数据驱动降低研发成本 缩短研发周期 创新研发方案 [1] - 在管理环节整合多方数据并进行预测提升运营效率 [1] - 在服务环节推动制造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 延伸价值链条 [1] 技术能力要求 - 人工智能技术强弱决定融合深度和转型速度 技术越强越能穿透制造业全链条 [2] - 强技术实现从局部自动化到全流程智能化的跨越 快速适配多场景需求 [2] - 掌握高端算力 核心算法等强技术才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2] 应用场景优势 - 中国连续15年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 提供场景数量多 覆盖范围广 应用频次高的优质土壤 [2] - 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打磨优化升级 [2] - 形成场景滋养技术 技术反哺产业的发展路径 [2] 产业供给强化 - 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 [3] - AI手机 AI眼镜等终端产品推陈出新 行业专用大模型在制造业广泛落地应用 [3] - 需加快高端算力芯片 工业多模态算法 软硬件适配等技术攻关 [3] 赋能应用推进 - 人工智能技术从设备控制 数据处理加速迈向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 [3] - 培育赋能应用服务商 打造一站式工具箱 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3] - 为不同规模 不同领域企业提供清晰转型指引与实操规范 [3] 战略定位 - 人工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1][4] - 强技术与优场景双侧发力 产业供给与赋能应用协同推进 [4] - 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 推动中国制造走得更高 更强 更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