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有温度有厚度的思政课
人民日报·2025-09-19 22:08
课程规模与影响力 - 全国20余万所大中小学超1.5亿师生收看课程 [2] - 社会公众通过各类媒体收看超4000万次 [2] 课程设计与教学创新 - 课程分为小学"众志成城"、初中"中流砥柱"、高中"精神丰碑"、大学"大国担当"四个学段针对性内容 [2] - 小学阶段采用"具象素材—故事载体—认知阶梯"路径 运用空袭音效和地道模型模拟历史场景增强沉浸感 [3] - 运用AI技术复原先辈形象并开发地道战互动系统以提升教学吸引力 [3] - 初中阶段注重体验与思辨结合 通过博物馆研学(如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和社区志愿服务实现实践教学 [5][6] - 高中阶段通过革命历史短剧展演和地道战遗址参观拓展教学场域 实现"入情入心"效果 [8] - 大学课程以"大国担当"为主题 通过设问启思和史料释惑强化历史与现实联结 [10][11] 教师队伍建设与跨学段协作 - 每月开展清华大学、清华附中、清华附小跨学段集体备课和同主题课例展示 [9] - 组织大中小学生共同参与烈士纪念日祭扫和"手拉手"交流活动形成一体化建设合力 [9] - 教师需具备信仰坚定、学识渊博、功底深厚等素质 并掌握创新思维、语言艺术和共情能力等多项基本功 [11] 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 - 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官方平台筛选历史影像和文献确保史实准确性 [3] - 初中教学引入杨靖宇将军后代等真实人物故事增强课程感染力 [5] - 高中教学运用左权家书等实物史料实现情感共鸣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