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新规核心内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印发《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 将养老保险公司首次纳入核心评价对象并立即施行[2] - 评价体系设定7大要素包括体制机制 适当性管理 营销行为管理 纠纷化解 金融教育 消费者服务和个人信息保护 其中营销行为管理与纠纷化解权重合计高达50%[3] - 评价结果分为1-5级 2级和3级细分为A B C档 1级和2A级机构获正向激励如降低检查频率 3级及以下机构面临增加检查频率等约束 5级机构可能被暂停业务并追究高管责任[3] 评价执行与整改要求 - 保险机构需针对评价结果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 3级 4级和5级机构应在90日内提交整改进展报告[4] - 新规倒逼保险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承担消保最终责任 推动机构转变重业务轻消保观念 将消保要求融入企业文化 绩效考核与业务流程[5] 行业经营与投诉现状 - 国民养老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48.08亿元同比增长329.67% 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36.51% 但收到投诉70件[6] - 新华养老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仅1.20亿元 收到投诉5件 恒安标准养老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96.14%至0.13亿元 收到投诉14件[6] - 2025年上半年国民养老保费收入25.20亿元同比下降38.93% 大家养老保费收入11.80亿元同比下降5.25%[7] - 新华养老保费从0.12亿元增至7.97亿元 恒安标准养老从0.07亿元增至0.28亿元[7] 行业影响与发展趋势 - 养老保险公司需聚焦养老主业并逐步剥离短期健康险等个人业务 预计投诉量将显著下降但保费规模面临下行压力[7] - 消保评价结果与机构发展直接挂钩 消保合规能力将成为与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并列的核心竞争力[7] - 新规推动销售误导减少和理赔效率提升 促进行业走向更规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8]
养老险公司迎“消保新规”:销售误导、理赔难戴上“紧箍咒”
南方都市报·2025-09-19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