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贷“国补”落地,多方响应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环球网·2025-09-19 03:23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于9月1日在23家贷款经办机构全面实施 贴息标准为累计上限3000元且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贴息上限1000元 年化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1][2] - 贴息后银行消费贷利率显著降低 部分产品最低利率可达3% 叠加贴息后股份制银行信贷利率或可降至2%左右 [1][2] - 贴息办理流程高度便捷 系统可自动识别POS机刷卡、扫码支付、线上交易、第三方支付平台绑定支付及向消费方转账等交易 并在应还利息中直接抵扣贴息金额 [2] 银行产品与推广 - 银行积极拓展贴息贷款产品种类 工商银行覆盖融e借、随房e借、个人汽车贷款、退役军人乐业贷等8类产品 中国银行通过营销短信推广"中银e贷"最高享3000元贴息 [3] - 国有银行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投放力度加大 交通银行消费贷款金额较上年末增长16.82% 建设银行增长16.35% 中国银行增长15.42% 邮储银行额度类消费贷款同比增幅超100% [8] 平台参与与效率提升 - 电商及金融科技平台深度参与贴息政策 支付宝花呗分期、京东金融标注"国家贴息"标签 度小满推出加码贴息活动 用户申请5万元贷款分12期可省利息近500元 活动上线后累计参与用户超百万人 [5][7] - 平台依托场景生态和数字化能力实现全链条线上操作 基于用户行为数据主动推送产品 风控模型通过真实交易数据提升信用判断准确性 同时确保贴息与消费行为绑定以避免资金挪用 [7][8] 政策影响与行业展望 - 贴息政策通过降低信贷成本激发消费意愿 对提振短期消费和促进内需扩大具有积极意义 并有望惠及汽车、家装、文旅等重点产业 [1][9] - 银行下半年将继续聚焦消费信贷 农业银行明确落实贴息政策并扩围至绿色消费、数码产品等领域 邮储银行计划借助贴息政策强化消费场景合作与联合营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