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业务拓展 - 公司与美国AE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共同开拓欧洲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以及镍钴锂资源回收和电池材料市场[1][3] - 合作内容包括建设欧洲领先的动力锂电池回收体系、拆解与黑粉制造体系、锂镍钴资源化与电池材料再制造产业体系[2] - 积极探索在美国合作推进锂离子电池回收与工程电池材料生产的可能性 推动全球电池护照实施与新能源绿色发展[2][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7.99亿元 同比增长13.91%[5][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5.61亿元 同比增长1.28%[5][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48亿元 同比增长9.69% 净现比超过1[5] 业务结构分析 - 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2.26亿元 占总销售规模58.24%[6] - 关键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4.67亿元 占总销售规模36.83%[6] - 动力锂电池循环利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67亿元 占总销售规模4.93%[6] 境外业务增长 - 境外地区实现营业收入55.32亿元 同比增长21.44%[1][7] - 境外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增至31.50% 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5.23个百分点[1][7] - 公司拟发行H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推进全球化战略[7] 研发与技术实力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7.52亿元 同比增长13.40%[6] - 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5461件 其中PCT申请400件 国外授权有效专利72件[6] - 主导/参与标准595项 拥有专利技术Hydro-to-Cathode前驱体直接合成工艺[2][6] 战略合作布局 - 最近三年累计披露框架性协议逾30项 合作单位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4] - 在"中国+韩国+印尼"布局动力锂电池回收工厂后 再布局欧洲市场[3] - 与广东绿通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共同建设全生命周期绿色价值链[4]
格林美产销两旺半年赚7.99亿 加速出海境外收入占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