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阿里、百度集体发力债券融资,加码AI投资布局
互联网平台公司发债募资热潮 - 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百度集团等互联网企业股价攀升至阶段新高 腾讯股价达664.50港元创2021年3月以来新高[1] - 互联网大厂通过债券融资加码AI投资布局 多数企业现金充足但仍选择发债优化债务结构并锁定低利率[1] 具体发债情况 - 腾讯控股发行90亿元人民币票据 包括20亿元5年期票据年利率2.10%、60亿元10年期票据年利率2.50%、10亿元30年期票据年利率3.10% 为2021年4月以来首次发债[2] - 百度集团9月发行44亿元人民币点心债 3月曾发行100亿元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债券及20亿美元零息可交换债券[2] - 阿里巴巴9月发行32亿美元零息可转换优先票据 7月完成120.23亿港元零息可交换债券发行[3] 发债动机与资金用途 - 腾讯发债可能为2026年到期的10亿美元及5亿美元债务提供再融资[4] - 企业利用低利率周期锁定低成本资金 点心债融资成本低且流动性好 可置换高成本美元债[5] - 发债所得用于一般企业用途、偿还现有债务、支付利息及AI基础设施投入[2][7] AI领域投资布局 - 互联网企业资本支出预计大幅增长 2025年主要企业资本支出总额将达320亿美元较2023年130亿美元增长逾一倍[7] - 阿里巴巴募集资金80%用于加强云基础设施包括扩建数据中心和技术升级 20%用于国际商业业务扩张[7] - 发债为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