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利津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齐鲁晚报网·2025-09-18 10:15
农业产业链发展 - 形成"1+4"农业全产业链格局 通过沿链布局项目实现产业集聚[3][4] - 大童牧业年屠宰规模达130万只 年供应北京市场肉羊20.79万只 占北京市场份额10.1%[4] - 凯盛浩丰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采用智能温室技术 番茄年产量2000吨 产值收益近6000万元[4] - 东宠生物科技高端宠物食品项目利用屠宰废弃物和工业余热 烘焙粮生产规模位列全省第3[4] 盐碱地开发利用 - 实施40536亩盐碱地改造提升项目 通过排水排盐技术使盐分从5‰降至2‰[5] - 采用节水节肥技术使盐碱地节水60% 节肥30% 亩均效益提升20%[5] - 自主培育耐盐碱玉米新品种东玉5号 引进耐盐品种科豆35等[5] - 济粱4号高粱在2‰-6‰盐碱地亩产达413公斤 齐黄34大豆在3‰盐碱地亩产329.7公斤[5] 农产品品牌建设 - 黄河口滩羊 汀罗羊肚菌等8大特色农产品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 占全市57%[6] - 津浩牌利津鲈鱼纳入2024年第三批农耕产品记忆索引名录[6] - 临河瓜果合作社甜瓜和西瓜获绿色食品A级认证 善地科技11种谷物加工品通过有机认证[6] - 组织企业参加好品山东上海推介会 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北京推介会等展会活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