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大涨超过4% 创近四年新高 恒生指数收涨1.78% 逼近27000点关口 创四年多新高 [1] - 科技股全线上涨 商汤和百度均涨超15% 阿里巴巴涨5.28% 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 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 [1] - 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持续创阶段新高 引发市场热议 [1] 驱动因素分析 - 外部环境扰动降低 中美经贸谈判进展顺利 地缘政治风险降低 带动港股风险偏好提升 [5] - 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被市场定价 美元货币宽松预期支撑港股流动性环境 [5] - AI进展加速 互联网龙头公司中期报告显示AI业务加速 自研算力芯片崭露头角 刺激股价修复 [5] - 港股估值处于全球重要市场指数"洼地" 具备投资性价比 [6] - 美联储降息有望推动资金回流 吸引海外资金注入港股市场 [6] - 互联网电商中报业绩亮眼 国内AI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6] - 港股聚集稀缺资产 包括互联网龙头 创新药企和回流中概股 因质量和成长性高具备配置价值 [7] - 港股上市制度升级 推出"科企专线" 为生物科技和硬科技公司提供上市指导 [7] 降息周期影响 - 美联储2024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 标志新一轮宽松周期起点 [9] - 港股对全球流动性高度敏感 能较A股更先获得资金流入 [10] - 美联储降息可能带来美元走弱 放大港股上市公司以港币计价的盈利 提升资产吸引力 [10] - 中国资产重估背景下 全球资金面临再平衡需求 资金流向新兴市场意愿增强 [10] - 历次降息后12个月内 恒生指数均实现上涨 涨幅均值为31.7% [10] - 预防式降息对各类大类资产更为利好 [10] - 港股对外部流动性敏感度高于A股 科技板块有望表现更高弹性 [11] 投资机会与板块 - 港股估值仍有一定吸引力 科技 医药 新消费等热门资产依然不贵 [2][13] - 港股上市公司结构在分红稳定回报和新消费 AI科技 创新药等结构性机会主线相对更具优势 [13] - 南向资金不断涌入 因国内过剩流动性缺乏好的资产 [13] - 关注成长板块中盈利改善和对流动性敏感的行业 如互联网 科技硬件 新能源车和创新药 [13][14] - 恒生科技指数综合估值水平明显低于A股 日股 美股和欧洲股市 [14] - 创新药产业链 新能源 汽车以及TMT中算力以外的互联网等细分方向值得关注 [14] - 历次降息12个月内 半导体 汽车及零部件 制药和生物技术 生产技术设备等高端科技制造行业表现亮眼 [14] - 科技成长赛道代表弹性机会 消费板块可作为长线资金搏反转机会的选择 [14]
暴涨!最新解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