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知名战争史学家、英国历史学教授奥弗里接受《环球时报》专访:“1931年无疑是这一切的起点”
环球时报·2025-09-17 22:43

奥弗里: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希望将二战的叙事框架与(西方)传统叙事框架区分开来——后者往往将 二战简化为与希特勒的战争,将其视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遗症的延续,太平洋地区沦为新战场不过是在 这一格局下附加的组成部分。而我希望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将二战置于全球背景中,探讨二战之前五 六十年全球秩序的演变。 " 中国是第一个不得不抗击新帝国主义的国家 " 环球时报:您在书中将二战的起点追溯到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这在西方学术界并不常见。在您的研究 过程中,是什么促使您采取了 14 年抗战视角?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艾鑫 徐嘉彤】在1931年9月19日日本《朝日新闻》的头版文章中,有这样一段 描写:"在一次过分的暴力行动中,中国士兵炸掉了'满铁'在北大营(军事基地)西北的一段铁轨,并 攻击了我们的铁路守卫。我们的守卫立刻还击……"国际知名战争史学家、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历史学教 授理查德·奥弗里在其著作《二战新史:鲜血与废墟中的世界,1931—1945》中引述了这段文字,并批 评说:"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奥弗里认为,这篇文章给中国人扣上"背信弃义"的帽子,并试图误导日本 公众,是日本为自身侵略行为找的拙劣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