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访郭万达:湾区要素改革有三大独特性,试点开启“飞地”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17 09:19

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改革独特性 - 体现先行先试特点 综合改革试点源于深圳 2020年中央支持深圳开展综合改革试点 2025年公布第二批试点清单 要素市场化配置方案保留深圳1.0版本影子[2] - 聚焦新质生产要素配置 涉及生命健康 新型能源 人工智能等新业态 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良好 数字经济 低空经济 海洋经济 生物经济发展突出[2] - 具备跨境规则衔接独特性 内地九市要素流动需对接港澳国际规则 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和要素跨境流动做准备 区别于其他试点地区[3] 全国要素市场化改革示范价值 - 土地制度改革经验可推广 深圳多年前开展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改革 土地弹性年期制度解决工业用地闲置问题 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地方案已借鉴[4] - 金融创新具有先行优势 深圳较早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实践 相关经验被纳入北京城市副中心试点方案[4] - 改革经验辐射非试点城市 十试点城市相互学习的同时 经验将向全国其他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广复制[4] 新业态领域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被所有试点区域覆盖 与数字经济 信息经济 智能经济深度融合[5] - 生命健康产业获普遍重视 生物技术突破推动各区域布局该领域[5] - 区域差异化明显 北京侧重自主可信计算和信息安全 大湾区发展深海航空和低空经济 轨道交通 量子计算 新材料等未列明领域同样具备产业基础[5][6] 要素痛点解决措施 - 技术要素成果转化痛点通过收益分享机制解决 国有科技型企业研发团队成果转化净收益分享比例提高至50%以上[7] - 土地要素推行弹性出让年期制度 解决工业用地年限过长导致的闲置问题[7] - 人力资源要素推进户籍改革 按居住证提供社会保障 按常住人口配置公共服务[7] - 数据要素强调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为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提供支撑[7]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用 - 要素市场统一保障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 大湾区内地九市一体化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础[9] - 差异化改革体现区域特色 大湾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高 人力资源市场 技术市场 政务服务一体化提升新领域要素配置效率[9] - 资源环境领域市场建设超前 碳交易市场 水权交易市场 电力交易市场发达 科技要素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良好 市场体系分层协同联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