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背景与规模 - 腾讯控股于2025年9月16日发行本金总额90亿元人民币票据 预计所得款项净额约89.7亿元 拟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1] - 此次发债是公司自2021年4月以来首次以任何货币发行债券 打破四年多沉默期 [1] 现金流与债务状况 - 公司自由现金流充沛:2025年前两季度分别为471亿元和430亿元人民币 远超105亿元债务总额 [1] - 对比同业:百度二季度自由现金流为-47亿元 阿里为-188.15亿元 [1] - 现有到期债务包括2026年1月到期的10亿美元债券和4月到期的5亿美元票据 [1] 发债动机分析 - 存在财务优化诉求:通过点心债置换高成本美元债 享受人民币低利率红利 [2] - 更可能用于支持股份回购计划:2025年累计回购达499.54亿港元(约占总股本1.02%) 规模为港股市场第一 [3] - 回购规模逐年增长:从2021年25.99亿港元增至2024年1120亿港元 2025年目标为800亿港元 [3] 资本策略对标苹果 - 采用苹果式"借债回购"策略:在低利率时期发债优化资本结构 支持股东回报 [6][8] - 苹果历史案例:2013年发行170亿美元债券启动资本返还计划 2023年5月发行超50亿美元债券 [8][9] - 发债回购核心逻辑:通过减少流通股提升EPS(每股收益) 即使净利润持平也能实现增长 [11] - 苹果实证效果:2017年净利润增5.8%但EPS增10.2% 2023年净利润跌2.8%但EPS持平 [12] - 债务提升ROE:苹果长期债务近900亿美元 净资产收益率仍达35% [12] 腾讯实践效果 - 回购已推动EPS增长:2025年Q1/Q2 EPS同比增17% 高于同期净利润增速(14%和16%) [15] - 从依赖内生现金流转向主动债务融资 资本策略逐步与苹果看齐 [15]
不差钱的腾讯,也开始借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