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咖啡巨头在华业务调整 - 星巴克计划出售其在华70%股权 [1] - 可口可乐将旗下Costa整体打包出售 最新标价20亿英镑 较七年前39亿英镑收购价折价49% [1] - 美国饮料巨头KDP以全现金方式收购皮爷咖啡母公司JDE Peet's [1] 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星巴克中国区2024财年收入同比下降1.4% 市场份额从2019年34%骤降至2024年14% [11] - Costa中国门店过去五年减少100多家 仅剩300余家 2023财年收入12.2亿英镑不及2018年水平 [11] - 皮爷咖啡2023年新开98家门店 2024年新开门店降至51家 2024年上半年仅新增16家 [11] - 瑞幸和库迪市占率分别达到35%和12% [11] 本土品牌商业模式创新 - 通过直采、自建烘焙厂压缩上游成本 数字化运营和高密度门店分布提高周转效率 [13] - 采用加盟和小店模型分摊固定费用 将咖啡价格打到9.9元 [13] - 中国人均年咖啡消费从2016年6杯提升至2024年22杯 [13] 本土品牌门店布局优势 - 一线城市瑞幸3411家门店领先星巴克2326家 [17] - 新一线城市瑞幸5240家门店远超星巴克2351家 [17] - 二线城市瑞幸3844家门店领先星巴克1377家 [17] - 三线及以下城市瑞幸门店数全面领先星巴克 [17] 中国咖啡品牌出海扩张 - 瑞幸2023年进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2025年6月在纽约开设首家美国门店 [16] - 库迪2023年出海 从韩国起步 拓展至日本、北美、东南亚和中东 [18] - 截至2024年10月库迪全球门店总数突破1万家 其中海外超过2000家 覆盖28个国家和地区 [18] - 瑞幸海外菜单价比星巴克低20%左右 延续APP点单、门店自提模式 [16] 全球咖啡市场潜力 - 美国人均年咖啡消费量约700杯 日本和韩国接近400杯 欧洲主要国家在300杯上下 [16] - 东南亚咖啡市场规模2023年达44亿美元 未来五年以8%年复合增速扩张 [16] 中国品牌出海挑战 - 星巴克在美国占近三成市场份额 在欧洲星巴克、Costa、McCafé三大品牌合计占近四分之一份额 [20] - 东南亚本地品牌Kopi Kenanga、ZUS Coffee等快速积累消费者认同 [21] - 海外经营成本较高 美国商圈租金和人工成本远高于国内 [22] - 东南亚本土品牌价格折合人民币约10元 中国品牌价格优势不突出 [23] - 海外消费口味差异大 东南亚偏爱高甜奶基底 欧美强调低糖原味 [24] 中国品牌出海适应策略 - 瑞幸、库迪在东南亚调高甜度适应当地口味 [24] - 瑞幸与茅台联名"酱香拿铁"在海外社交媒体引发讨论 [24] - 通过数字化运营快速收集分析消费者数据并即时调整策略 [24] - 库迪采用"联营+区域合伙人"模式提升扩张速度降低进入门槛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