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因素 - 中东冲突加剧及俄罗斯石油产业压力加大推高地缘风险溢价 为油价注入短期上涨动力 [1][2] - 以色列袭击卡塔尔事件触发霍尔木兹海峡心理定价模型 市场对每日2000万桶海运通道潜在风险进行贴现 [3] - 俄罗斯通过影子船队和亚洲折扣原油体系实施非对称软实力对抗策略 以应对西方制裁导致的产能萎缩 [3] 金融政策影响 -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预期通过汇率渠道产生双重作用:美元贬值推高大宗商品标价 同时释放流动性刺激风险偏好 [2][3] - 当前WTI期货持仓数据显示多头杠杆率仅维持中性区间 反映市场对降息-衰退预期悖反效应的警惕 [3] - 石油美元规则面临重构压力 俄罗斯建立Urals原油人民币结算体系导致全球石油贸易出现货币锚点分化 [3] 供需基本面 - 欧佩克联盟通过弹性产能库制度维持价格底线 其可撤销的供应承诺比实际减产更具软实力价值 [4] - IEA连续三个月下调需求预期 反映发达经济体去工业化的硬约束 [4] - 中国战略储备采购和印度折扣原油进口形成亚洲买方联盟 构建新的需求侧议价能力 [4] 价格表现 - 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10月期货结算价上涨1.22美元至每桶64.52美元 涨幅1.93% [1] - 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11月期货结算价上涨1.03美元至每桶68.47美元 涨幅1.53% [1] - 原油市场情绪偏向乐观 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与欧佩克持续增产仍制约油价上行空间 [1][2] 市场特征 - 石油市场呈现地缘风险溢价×货币宽松预期×供需规则重塑的三元函数特征 [2] - 油价波动率维持高位 本质是软实力要素的再平衡过程 [4] - 传统供需模型正让位于地缘-金融-技术三维评估体系 [4]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石油市场三重博弈 短期波动将持续直至新平衡 国际油价走高
搜狐财经·2025-09-17 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