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定义与范围 - 国家六部委联合通知明确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且不添加防腐剂的预包装菜肴 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和餐饮企业自建自用中央厨房产品 [2] - 预制菜必须符合全程冷链要求 且需通过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 该定义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行业范围 [2][3] - 连锁餐饮企业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中央厨房菜肴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仅限预包装商品进入市场流通的产品被认定为预制菜 [2][3]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超74,000家 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4] - 大型企业设有中央厨房和集中采购配送中心 硬件设备与制作流程较规范 而小企业因缺乏标准体系存在质量管控问题 [4] - 2022年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 预制菜质量问题主要包括菜品变质腐败(242%)、食材不新鲜(226%)和内含异物(194%) [4] 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 - 行业目前缺乏国家标准和准入门槛 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4][5] - 预制菜可能存在高盐高脂问题 且因加工损耗和二次加热导致营养流失较现制菜肴更显著 [5] - 需通过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明确生产工艺及储运要求 并通过技术升级改善菜品还原度与保鲜度 [5] 消费者认知与权益保障 - 江苏省消保委调查显示 781%消费者反映线下餐馆使用预制菜未提前告知 656%消费者认为餐馆应当履行告知义务 [6] -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对预制菜享有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餐馆未明示使用预制菜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 [6] - 国家通知明确要求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制度 行业协会建议通过明厨亮灶等方式主动公示菜品信息 [6][7] 监管与标准化进展 -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 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7] - 新标准将首次把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的情况纳入信息披露范畴 为行业监管提供统一规范依据 [7] - 专家建议通过设置准入门槛 加强监督检查生产工艺和卫生环境 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5][7]
预制菜争议持续发酵,餐馆如何打消食客顾虑?
新华网·2025-09-17 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