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课本中,科学星空有多璀璨(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2025-09-16 22:29

教材内容更新 -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教材2025年秋季学期新增课文《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引发热议 该课文与《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邓稼先》共同构成科学家精神教育系列 [3] - 新增课文通过南仁东22年建造"中国天眼"的事迹 袁隆平"禾下乘凉梦"的农业理想 以及邓稼先研制原子弹氢弹的贡献 以生动形式向青少年传递科学家精神 [3][4][10] 教学实践案例 - 贵阳市第十八中学开展多维度教学:课前要求学生搜集科学家资料 课堂结合课文分析人物事迹 课后组织跨越时空书信对话 并计划在初三年级编排科学家主题舞台剧 [4] - 成都市中学组织30名学生赴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研学 通过实地观察2000余亩高标准农田 体验泥地课堂与稻渔共生课程 理解现代农业科技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6][7] - 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第三初级中学百余名学生赴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研学 参观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 了解邓稼先团队9次复算数据的科研历程 以及零下30摄氏度工作环境的艰苦 [10][11] 教育成效与规模 - 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2025年已开展60余场研学活动 覆盖1.5万名青少年 通过"一粒米的旅程"沉浸式展览和实物展区 使科学家精神深植学生内心 [8] - 贵州依托研学资源建设基地 鼓励学生假期参观南仁东纪念馆及"中国天眼" 贵阳十八中学生周奕呈因参观经历立志成为科学家并参加演讲比赛 [4][5] - 青海学生在原子城纪念馆见到邓稼先使用的算盘和计算机等实物 结合课文细节理解"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内涵 多名学生表达以科学家为榜样的理想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