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赛道具备“长坡厚雪”特质——专访方正富邦信泓混合基金基金经理李朝昱

政策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2] - 北京 上海 广东等地推出百亿元级规模产业基金 通过三维联动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3] - 各地出台相关行动计划 形成从顶层设计到区域落地的完整支持体系[2] 行业前景 - 2025年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单台价格约2万美元[3] - 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达数万亿元[3] - 人工智能正逐步渗透搜索 办公 编程 医疗等众多领域[2] - 自2022年至今 ChatGPT等大模型月活用户数和Token调用量持续攀升[2] 技术发展 - DeepSeek成功破解AI发展成本难题 为人形机器人领域注入强大动能[6] - 大模型训练与智能化已达到新高度 人形机器人成为最具落地潜力的AI场景之一[3] - 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与大模型的载体 有望显著提升环境感知和任务规划决策能力[6] 产业优势 - 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 具备完整制造闭环[4] - 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等区域已形成多个制造业集群[4] - 国内机器人企业如宇树科技 智元机器人发展迅速[4] - 完善的物流网络和充足的能源供应[4] 市场需求 - 银发经济崛起带动居家陪护 康养复健等需求快速增长[4] - 人口结构变化催生无人化需求[4] - 市场迫切希望看到切实的应用场景以实现企业ROI要求[3] 投资策略 - 选股逻辑聚焦长期成长性和好的商业模式[5] - 长期成长性关注行业阶段 未来空间 复合增速及企业核心竞争力[5] - 商业模式侧重毛利率 净利率 研发费用等指标的稳定性[5] - 持仓调整首要考虑企业基本面因素 通常按季度分析决策[5] - 估值是重要参考 超出合理价格会考虑兑现收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