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未来两年汽车行业稳增长目标和工作举措,旨在稳定行业发展、带动产业链复苏并促进经济整体向好 [1]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1] - 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1] 规范市场竞争 - 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支付账期承诺,以改善供应商处境并维护供应链稳定 [2] - 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规范数据信息发布,依法打击虚假宣传和商业诋毁等行为,以净化市场环境并促进公平竞争 [2] 智能网联技术推进 - 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快网联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建设,鼓励前装V2X、5G等高性能通信模块,推进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 [3] - 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推动法律法规完善,加速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 [3] 消费促进措施 - 贯彻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促进梯次消费和更新消费 [3] - 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后市场消费,挖掘汽车后市场潜力 [3] 政策优化与市场便利化 - 鼓励汽车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政策,逐步实现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平衡汽车消费与城市交通管理 [4] - 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探索建立线上交易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共享开放,促进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 [4]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政策实施将巩固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并提升其全球出口潜力,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5] - 智能化竞赛加速,行业分化加剧,技术领先企业将建立品牌护城河,而技术落后企业面临淘汰风险 [5] 供应链价值重构 - 整车制造环节利润空间压缩,与智能化、电动化相关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如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算法、固态电池等)将获得更高价值分配 [6] - 投资和产业关注点需从整车企业向上游关键技术供应商转移 [6] 消费潜力与使用环境 - 以旧换新政策和二手车流通便利化等措施将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汽车消费总量 [6] - 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将推动汽车使用环境优化,包括更好的道路基础设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完善的停车设施 [7] 全球竞争力提升 - 中国汽车技术水平提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领先,将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汽车出口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7]
聚焦八部门《汽车行业稳增长方案》:多措并举,引领汽车发展方向
华夏时报·2025-09-16 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