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与事件驱动 - 中国商务部于9月13日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1] - 美国是全球模拟芯片最大生产国 其相关产能占比超过50% [1][6] - 美国生产商包括德州仪器 ADI 博通 安森美 对华出口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41% [6] - 反倾销调查产品主要涉及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6] 市场影响与规模变化 - 2022年至2024年申请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持续上升 分别为11.59亿颗 12.99亿颗和15.90亿颗 [7] - 中性测算下反倾销将使中国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市场分别扩张至3.3倍和1.6倍 [7] - 乐观测算下反倾销将使中国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市场分别扩张至13.4倍和8.8倍 [7] - 反倾销调查有望解放模拟厂商竞争压力 在2025/2026年走出价格战压制 [7] 行业周期与财务表现 - 模拟芯片行业自2022年第四季度进入下行周期 2023年至2024年面临库存高企和需求疲软问题 [2] - 行业自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进入上行周期 [2] - 2025年上半年A股模拟芯片设计板块实现营收244.05亿元 同比增长13.12% [2] - 归母净利润达5.02亿元 同比增长280.49% [2] - 毛利率为35.34% 同比小幅下滑0.51个百分点 净利率达1.91% 同比提升1.34个百分点 [3] 企业动态与战略调整 - 海外模拟芯片大厂TI等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 导致国内外厂商盈利承压 [2][4] - 2023年纳芯微净亏损3.05亿元 2024年净亏损4.03亿元 [2] - 2025年年中TI宣布新一轮涨价 意味着其前期竞争策略发生调整 [5] - 国产厂商产品力显著增强 有力承接出让份额 [7] 国产替代与机遇 - 反倾销调查有望直接缓解价格战压力 推动国产模拟芯片厂商盈利修复 [1] - 海外厂商产品涨价促使下游客户寻求替代 为国内模拟芯片公司创造新导入机会和订单需求 [5] - 国产芯片份额有望提升 利好具备核心技术和客户基础的企业 [5] - 工业领域需求复苏信号逐步明确 国内晶圆厂对成熟制程稼动率持乐观预期 [1]
反倾销或缓解价格战压力,国产模拟芯片承接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