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主要依靠流动性驱动 内外流动性充裕有望推动新一轮上涨[1][2][5] - 港股公司业绩增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新旧经济结构分化明显[2][7] - 配置方向聚焦三进攻(科技 有色 非银)+两底仓(困境反转 红利)[1][4] 基本面 - 2025年上半年全部港股公司收入下降0.9% 净利润增长5.4%[7] - 恒生指数成分公司收入增长2.6% 净利润下降1.3%[7] - 新旧经济分化明显:信息技术 医药 可选消费处于主动加库存周期 能源和地产处于主动去库存周期[9] 政策环境 -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1] - 产业政策聚焦"人工智能+"行动 目标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 应用普及率超70%[14] - 政策更强调落地执行 中美经济政策将迎来"双宽松"共振[12] 流动性状况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突破1万亿港元 成交占比升至30%左右[3][27] - 香港本地流动性8月曾收紧 HIBOR快速上行 但随后边际改善[3][20]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近100% 预计年内累计降息75bps[3][26] 估值水平 - 恒生指数市盈率11.2倍 显著低于标普500的28.2倍和纳斯达克的40.4倍[32] - 恒生指数股息率达3.5% 高股息板块普遍超过5%[32] - 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1.9倍 为纳斯达克指数的54%[64] 配置策略-三进攻 - 科技股:互联网巨头中报利空出尽 AI投入影响有限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仅为纳斯达克一半[4][55] - 有色金属:受美元贬值 低利率和流动性三重驱动 黄金还受益于避险属性和央行购金需求[4][68] - 非银金融:券商受益于日成交量突破3万亿元和两融创新高 保险股受益于权益投资收益改善[4][71] 配置策略-两底仓 - 困境反转:必需消费行业经历4年困境后初现供需拐点 估值处于历史最低20%分位[4][76] - 高股息策略:恒生高股息率指数股息率6.12% 在南向资金需求带动下配置需求旺盛[4][78] 资金流向 - 8月南向资金净流入1122亿港元 外资净增持4.77亿美元[15] - 香港本地ETF 8月净流入213亿港元 年初至今合计净流入541亿港元[15] - 中东主权基金等国际资本对港股投资仓位上升 重点关注科技与消费行业[17] 市场风格 - 大小盘风格趋于均衡 外资流入利好大盘股 剩余流动性改善利好小盘股[45] - 成长风格相对占优 PPI持续下行的美债利率向下环境利好成长股[49] - 行业轮动明显 经历"科技/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上游原材料"的快速轮动[50]
招商策略:流动性驱动港股新一轮上涨,聚焦三进攻+两底仓
搜狐财经·2025-09-15 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