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设备聚焦移动化和智能化,但AI临床落地仍有挑战
第一财经·2025-09-15 11:04
行业趋势 - 移动化和智能化成为国产医疗设备研发重点 多款搭载AI功能的国产医疗影像设备近期获批上市[1] - AI医疗影像设备研发获国内外企业重点投入 包括GE医疗 西门子医疗 飞利浦等跨国巨头及联影 迈瑞等国内企业[3] - 政策支持医学人工智能发展 上海市提出推动医学影像设备等创新医疗器械向智能化 精准化 个性化方向发展[5] 技术进展 - 深至科技子公司推出移动式头部MRI成像系统 赛诺威盛推出超大孔径站立位全身螺旋CT 均融入AI技术并打破传统设备使用壁垒[1] - 西门子医疗三年前推出AI加速磁共振扫描功能 可提高图像质量并减少噪声 已应用于多款中国上市设备[3] - 西门子医疗AI心血管超声系统获美国FDA批准 基于20亿张心脏影像数据库训练 提供5600多项AI自动化测量[4] - 联影医疗展示世界首款全身临床超高场5T磁共振uMR Jupiter 飞利浦推出搭载AI功能的超高端科研型3.0T磁共振[3] 应用场景 - 新型AI医疗影像设备为急诊 重症 基层医疗及床旁诊断等多场景提供影像支持[1] - AI在影像医学应用涵盖数据采集 图像后处理 病灶检出与鉴别诊断 疗效评估 术前规划及自动出报告等多个环节[5] - AI功能可提升诊断效率 减少不同年资医生检查差异性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4][5] 市场挑战 - 大部分AI医疗影像设备仍以科研为主 主因搭载AI功能的医疗设备收费尚不明确[4] - AI医疗服务目前均不能收费 医院采购后实际无法产生收益[4][5] - AI医疗设备临床推广受限于医疗模式及医保报销体系 中国与美国在落地方面存在差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