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到底什么是预制菜?
新华网·2025-09-15 10:51
预制菜定义与监管框架 - 预制菜被定义为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需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4] - 明确排除范围包括连锁餐饮中央厨房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和半成品 以及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和比萨等[4] - 行业监管要求包括禁止添加防腐剂和必须全程冷链运输以保障食品安全与新鲜度[4] 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中央厨房模式可实现标准化、集约化和流程化运营 有助于企业降本增效[6] - 消费者主要担忧包括口感缺乏"锅气"、卫生安全疑虑以及与"科技与狠活"的负面关联[11] - 核心矛盾在于商家未充分尊重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 存在将预制菜按现制菜价格销售的现象[11] 标准化建设方向 - 急需完善国家标准体系 需明确术语分类并结合菜系特点细化界定标准[12] - 建议推行"牌照管理"模式 对硬件设施和中央工厂规模不达标企业限制生产资质[12] - 通过国标与牌照管理平衡美味与工业化矛盾 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12] 市场认知差异 - 消费者并非完全反对预制菜 但要求商家明确标注预制属性并提供自主选择权[11] - 行业分析师强调需标注"全预制或半预制"状态及具体预制时间等详细信息[12] - 目前因缺乏详尽标准体系 消费者对安全性和质量标准仍存普遍疑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