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贝正式发布道歉信:“绝对权威者”贾国龙的一次大败
36氪·2025-09-15 08:07

事件概述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因预制菜争议发布第二次道歉信 提出9条整改方案 但道歉信结尾仍保留争议性话术[1] - 罗永浩质疑西贝对待顾客的态度 并公开回应贾国龙的"网络黑社会"指控[1][2] - 事件导致西贝日营业额下降100-300万元 公司已暂停全国门店后厨参观并下架相关套餐[11] 危机管理问题 - 贾国龙采用"正面硬刚"策略 第一反应是起诉而非调查 决策过程缺乏制衡[4] - 全国门店开放后厨的指令未统一话术 工作人员 unprepared 脱口而出"菜是前一天做好的"[4] - 危机应对连续犯三个致命错误:用法律对抗情绪 用流程替代真相 用权威压制质疑[5] - 后厨直播暴露真空包装烤鱼原料 冷冻柜存放保质期18个月的南瓜泥 引发二次发酵[5] 预制菜认知分歧 - 公司坚持按国家标准没有一道是预制菜 认为预制工艺不等于预制菜[6] - 消费者认知与专业定义存在巨大差距 认为非现场制作的都算预制菜[6] - 罗永浩展示海鲈鱼包装含三聚磷酸钠等复配水分保持剂 保质期长达18个月 质疑非消费者理解的"鲜鱼"[8] 品牌价值危机 - 高端定位与预制菜廉价标签形成尖锐对立 830元餐费含15道菜被质疑性价比[8] - 公司2019年高调布局"贾国龙功夫菜"业务 加深消费者对预制菜关联印象[8] - 超六成消费者不愿在普通餐厅吃预制菜 高档餐厅比例高达91.2%[11] - 消费者最大要求是安全健康(73.06%)和知情权(60.98%)[11] 行业影响 - 争议推动《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通过专家审查 即将公开征求意见[11] - 新国标将首次强制餐饮门店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11] - 事件反映消费者主权意识觉醒 要求菜单标识预制菜 价格与价值匹配[11] - 传统企业权威逻辑在新媒体时代失效 消费者成为传播者和审判者[9] 企业治理反思 - 绝对权威决策模式导致执行层机械服从 无人敢说真话或阻拦错误决策[5][9] - 传统企业决策链僵化 一把手拍板制不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透明化要求[9] - 公司内部至高无上话语权体系 使危机应对中听不进不同意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