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海底草原”生态修复再造“蓝碳”
中国新闻网·2025-09-15 08:04
海草床生态修复项目 - 曹妃甸海草床总面积为43.83平方千米 是中国现存单种连片面积最大的海草床[1] - 自2019年启动修复工程以来 累计修复海草床938公顷[4] - 采用"海底草原—生物廊道—海岸屏障"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入选2025年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3] 生态效益成果 - 海草床年固碳量占海洋总固碳量约18% 尽管其面积仅占海洋面积的0.1%[1] - 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从修复前的60种增加至111种 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42.3%[4] - 为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提供关键栖息地 被称为"海洋育婴房"[1] 技术实施细节 - 开发出海草根部附着泥坯的固定技术 解决海水冲刷难题[3] - 种植时机需把握三四个小时的潮汐窗口 团队需提前两小时抵达现场[3] - 建成智能监视监测系统 包含水下监测站点和电子界桩 可实时回传环境指标[4] 经济效益转化 - 2024年曹妃甸区年接待游客增至899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达66.28亿元人民币[4] - 依托海草床生态景观形成"旅游+"融合模式 发展海洋休闲渔业和科普研学等多元业态[4] - 区域已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实施更严格保护措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