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白白浪费一次危机!西贝事件应成为预制菜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起点
每日经济新闻·2025-09-15 01:45
事件概述 - 罗永浩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关于预制菜的公开论战告一段落 双方均表示将推动中国预制菜产业和餐饮行业健康发展[1] - 事件引发全民对预制菜行业的广泛关注 反映消费者对知情权的强烈诉求 为餐饮行业健康发展留下思考题[1] 预制菜行业现状 - 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超过6000亿元 2026年有望冲击万亿元市场[2] - 预制菜在连锁餐饮端渗透率达80% 外卖平台每10份外卖中有4.2份为预制菜[2] - 预制工艺在餐饮行业应用广泛 实际市场规模可能更大[2] 标准化需求 - 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认知错位 企业与消费者对预制菜定义存在分歧[3]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即将公开征求意见[3] - 标准化将设立行业准入门槛 推动劣质产品出清 实现明明白白消费[3] 透明化要求 - 企业定义和信息不透明引发消费者诟病 核心问题在于缺乏知情权与选择权[4] - 老乡鸡按"餐厅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进行菜品等级公示的做法获得市场好评[4] - 明示成为法定义务后 将倒逼企业提升品质 推动行业从遮掩走向公开[4] 品质化核心 - 品质焦虑集中体现在风味口感缺失"锅气"、同质化严重、营养价值质疑等方面[5] - 消费者担忧原料等级存在"劣质肉"和"僵尸菜"等问题[5] - 品质化是预制菜从便捷需求升级为价值消费的核心 需要成为安全健康绿色的代名词[5] 行业展望 - 事件有望推动餐饮行业自我革新 成为预制菜产业的"成人礼"[6] - 标准化和透明化将促使诚实做产品的企业赢得市场和尊重[6] - 行业发展需要将标准写入法律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