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刘文清:人工智能助力环境监测从“感知”到“认知”,碳计量仍是关键瓶颈
中国新闻网·2025-09-14 11:48

中新网北京9月14日电(记者赵方园)"当前人工智能在环境监测中仍处于'小场景'应用阶段,要走向更大 范围,关键在于推动数据开放与共享。"在第四届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间隙,中国工程 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刘文清在接受中新网等多家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刘文清将人工智能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他认为,当前环境监测领域 仍处于"感知智能"的初级阶段。 "大气环境成分复杂,包括污染气体、温室气体、气溶胶等,仅依靠地面监测站点的数据远远不够。"刘 文清举例说,"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即使布设多个监测点位,也只能获得'离散数据',难以准确反映 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 "碳计量是通过量化方法测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技术体系。到203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预计在110亿吨 左右,到2060年要降至10亿吨,这意味着90%的排放需要依靠技术手段消解。"刘文清表示。 目前主要依靠"账面计算"方式——通过消耗的煤、电量来推算碳排放量,这种方法难以满足精准计量需 求。"煤的品质不同,排放量差别很大。同时,新能源的快速增长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刘文清指出,人工智能的价值在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