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日报访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为何要常态化举办民企座谈会
人民日报·2025-09-13 23:31

座谈会背景与目的 - 民营经济已形成相当规模并在稳增长和稳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1] - 企业作为微观经营主体对市场感受最直接最敏感 常态化倾听有助于宏观政策制定和评估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座谈会 其他负责同志和司局在调研期间也专题组织召开 [1] - 近两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民营企业座谈交流500余次 省市县发展改革部门召开座谈会超2万次 [1] 座谈会流程设计 - 会议主题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和社会热点 包括经济形势 大规模设备更新 消费品以旧换新 外贸走势和十五五规划等 [2] - 18次座谈会中8次聚焦经济形势感受 2次关注两新工作 3次听取外贸意见 3次征集十五五规划建议 1次涉及民营经济促进法和四稳工作 1次解决具体诉求 [2] - 参会企业兼顾大中小不同规模 覆盖东中西部不同地区 共邀请80余家企业 [2] - 企业涵盖行业龙头企业和小微企业 涉及新能源 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以及工程建设 大宗消费和对外经贸等重点领域 [2] - 会议筹备阶段明确要求企业多谈生产经营困难和行业共性问题 [3] - 会后形成问题台账 明确落实举措 责任分工和时间期限 安排专人盯办并定期调度进展 [3] 座谈会成果与落实 - 18次座谈会共收集191条意见建议 已解决160余条 [3] - 企业提出的思考与建议对制定宏观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2] - 具体诉求由相关部门抓紧推动解决 宏观政策建议则由多方研究论证后推动政策完善或出台 [2] 后续推进措施 - 跟踪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在拓展市场 纾困解难 金融和法律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 [3] - 发挥多层次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作用 利用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整合资源解决企业困难 [3] - 通过解决个案推动系统性改革 加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力度 [4] - 目标实现解决一类问题 惠及一批企业 助力一个行业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