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家:国家已划定预制菜范围,预处理的食品原料不等同于预制菜
第一财经·2025-09-13 12:56

作者 | 第一财经 马晓华、宋婕 事实上,公众对"预制菜"的概念一直较为模糊。然而,《通知》已作出明确定义:预制菜应当兼具"预 制化"和"菜肴"的双重特征,突出工业化预加工的特点和菜肴属性,具备规模化、标准化、洁净化、规 范化的食品生产加工要求。同时,预制菜必须是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国家已经划定了预制菜的范围。预处理的食品原料并不等同于预制菜,比如清洗后的鱼或切块肉类, 它们都不具备'菜肴'的特征。"一位食品专家告诉第一财经。 预制菜是食品工业化的必然产物。日本、欧美等国家已普及数十年。美国FDA将即食食品、即热食品、 即烹食品、即配食品均归为预制食品。其之所以能在国际上行之多年,价值不容忽视。 预制菜通过工业标准化手段,破解"时间—美味—营养"的不可能三角:将洗、切、腌、调味、火候等耗 时环节前置到工厂,让消费者在几分钟内复现餐厅级口感;借助冷链与锁鲜技术,即使不添加防腐剂, 也能实现常温或低温长保,减少约30%的食材浪费;中央厨房集中生产,使油盐糖用量精准可控,为老 龄化社会、小家庭、单身人群提供低盐、低GI、高蛋白等健康选择;同时降低餐饮B端的人工与租金成 本,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